根据巴菲特所说,他是在20岁时,拿着1万美元开始他的股票生涯。按照他年化20%的收益率,经过61年的复利增长也能达到6.7万倍,即使开始投入资金只有1万元,61年后也有6.7个亿了,虽说也不少,但是巴菲特目前的身价是1,248亿,足足多了186倍,为什么巴菲特的资产最多了186倍呢?

真正的秘密就是很多企业大佬都在用的真正武器——杠杆,巴菲特选择使用一些安全的杠杆来加快自己致富的过程,很多人都以为巴菲特是慢慢变富的,这其实也是一种错觉,其实就是很多人总喜欢说股神告诫大家不要加杠杆,其实加杠杆才是巴菲特成功的重要秘密。
巴菲特做投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自己的钱投资股票,第二阶段是用别人的钱投资股票,第三阶段是用其他保险公司的钱来投资股票。只不过股神这个加杠杆的方式和很多人想象的确实不太一样,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巴菲特的杠杆发家史。
1956年,巴菲特在他老师格雷厄姆那里工作时,已经把1万美元的本金翻到了17.4万美元,然后在和老师解散了公司后,他也回到了老家奥哈马,开始创建自己的第一个合伙公司,大家一共出资10.5万美元,巴菲特作为合伙管理人。象征性地出资100美元,开始了自己接近14年的代客理财生涯。
1957年巴菲特27岁的时候又新增了5个合伙人,资金来源都是他的亲戚们,巴菲特也没让自己的亲戚们失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巴菲特就让他的合伙人资产翻了一倍。到1961年巴菲特的身价已经超过百万美元,合伙基金的规模也达到了几百万美元,在这14年通过代客理财给自己加杠杆的日子里,巴菲特的合伙基金取得了28.3%的年化收益率,算复利效应的话,投资人最初投入一元在14年以后变成了32.8元,投资人得到了其中了17.6元,巴菲特拿到了15.2元的年均提成,到1969年底合伙公司解散的时候,巴菲特的个人财产达到了2,650万美元,这一年他才39岁。
这里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1956年巴菲特刚刚创立合伙公司的时候身家47.4万美元。合伙公司解散的时候,巴菲特身家是2,650万美元,整整翻了152倍多,这期间巴菲特的杠杆主要是通过合伙人基金做代客理财获得的,如果不通过合伙基金加杠杆,计算年化28.3%的投资收益率,14年后也能获得32.8倍的收益,这意味着,如果巴菲特不通过合伙人基金这个杠杆使用自己的17.4万美元做投资,14年后大概能获得571万美元的收益,可以看出,这个数字远低于巴菲特通过合伙人去增加杠杆后,最终获得的2,650万美元。因为累积了合伙人基金的业绩提成,巴菲特的个人财富取得了年化43.2%,合计152倍的巨额增长。可以说合伙人基金的杠杆效应大大加快了巴菲特财富累积的速度,使得巴菲特年均财富多增长了14.9%,14年累计产生了4.6倍的杠杆效应。

巴菲特早年管理合伙人基金的时候,控股了很多现金流稳定的实体企业,然后用这些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去做投资。简单来说,就是他买了一些企业再用企业的钱去投资。这个阶段,巴菲特很大一部分的杠杆,就是通过控股实体企业抽取现金流的方式得到的。控制这些企业后,巴菲特就能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又几乎不会增加什么额外的投入,所以巴菲特早期的理念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只求有良好的现金流。这类杠杆资金的成本非常低,而且永远不会出现爆仓的现象,都是他能安全加的杠杆。当然了,后面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获得更大更稳定的杠杆,所以他就把矛头指向金融业。
实体里面杠杆最大的就是金融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保险和银行业。巴菲特在1965年用合伙人基金买入伯克希尔59.5%股份以后,从这一年起,巴菲特开始收购保险公司。先是花费860万美元收购了国家保险公司,后面接着又收购了国民赔偿保险公司和国民火灾和海难保险公司。也就是从这之后,巴菲特开始用保险浮存金的方式,开始给自己加杠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以后,开始慢慢控股一些地方性银行和保险公司。
后面他用这些金融行业的资金,特别是保险行业的浮存金,不断买入其他的保险公司。以前总有人说巴菲特买入伯克希尔这个纺织业公司损失了多少钱,这种说法完全没必要当真。对于私募公司来说,最大的两个困扰永远是如何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以及如何避免客户赎回带来的扰动。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这家上市公司以后,完全解决了这些困扰他很久的问题。

虽然巴菲特一直都在教育投资者,要避免使用杠杆,他甚至说想破产就用杠杆,他的老师格雷尔姆也在说,任何使用杠杆的非专业投资者都是在投机,但我们从巴菲特的投资历史看,他们自己却在不断使用杠杆。可能他们想告诉投资者的是,对于非专业投资者,不要使用杠杆,因为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他们认为自己是专业投资者,是可以使用适当的杠杆,尤其是那些安全的杠杆。
来源于用户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348447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