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喝玩乐,互联网大公司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人们的“生老病死”。
近日,有消息称,字节跳动斥资100亿元收购了一家妇幼医院。

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美中宜和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股东小河健康香港,持股比例为69.5%。加上之前持有的小河健康科技30.5%的股权,合计持有100%的股份。小河健康HK和小河健康科技均为字节跳动的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字节跳动通过此次增资实现了对美中宜和的全资控股。
这次M&A并不是字节跳动在医疗领域的第一次行动。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通过一系列自研、投资、M&A等运营,字节跳动已经初步实现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线上+线下”布局,涵盖基因测序、互联网医疗、精神健康、妇产科、肿瘤治疗、AI医疗等领域。
之前有百度医疗,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之后有字节跳动,打造自己的医疗体系。医疗真的在互联网巨头的内卷末尾吗?
花100亿买妇幼医院,
字节跳动,怎么了?
据悉,字节跳动收购的美中宜和是民营医院的“领头羊”。
公开资料显示,美中宜和成立于2006年,现拥有7家妇幼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5家月子中心,提供产科、妇科、儿科、辅助生殖、产后康复、产后疗养等服务。业务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来源网络)
业绩方面,美中宜和2020年营收20亿元以上,其中产科业务占比超过60%。预计2021年其营收约为30亿元。因此,这款M&A在字节跳动的销售比例实际上高达三倍。
问题来了。字节跳动想要这么高的价格干什么?

据市场猜测,字节跳动此举可能是为了在辅助生殖领域分一杯羹。原来,2020年4月美中宜和收购了北京包道妇产医院,拿到了极其稀缺的试管婴儿业务牌照。
辅助生殖有望成长为千亿蓝海市场。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20年,我国不孕不育的发生率从12%上升到了18%。平均每7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生育困难,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超过30万。约斯特沙利文预测,2023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到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5%。
另外,在高瓴资本看来,辅助生殖属于低频高价消费,毛利率很高。在这一点上,几乎只有贵州茅台能与之匹敌。被称为辅助生殖“第一股”的金鑫生殖的毛利率近年来基本都在40%以上。
除了切入辅助生殖,字节跳动收购美中宜和,看中了它的“线下基因”。
2022年6月,《互联网诊疗监管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细则》明确指出,互联网诊疗行为与线下诊疗行为具有同等效力;互联网诊疗需要对诊疗质量进行监管,线上线下融合。

美中宜和作为线下实体医院,是字节跳动很好的补充。既能率先在自己的医院进行实验,又能更好地落地产品和案例。同时直接解决了很多互联网公司做医疗时进不去医疗系统的问题。
对于美中宜和这样需要客户的民营医院来说,字节跳动的流量池也是一个很好的分流渠道。
据了解,字节跳动在Tik Tok的日活用户已经超过6亿。2021年12月的数据显示,Tik Tok的女性用户占51%,以19-40岁为主要核心人群,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育龄妇女或有辅助生殖需求的老年妇女,对生育和儿科咨询有很大需求。
(来源网络)
而且家庭健康的“主要责任人”一般由女性承担。除了个人的医疗健康需求,他们还会主动为子女和家人“求医问药”。另外,女性比男性更高的社会属性,医院的口碑可以传播的更快,Tik Tok的流量复利也因此更高。
字节摸着百度过河?
事实上,除了字节跳动,还有百度、腾讯、阿里等。已经涉足医疗领域,连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拼多多的黄征、搜狗CEO王小川都辞职去了生命科学的“星海”。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为408.9亿元。预计2022年这一规模将超过700亿元,2023年逼近900亿元。
(途远艾瑞咨询)
作为2010年布局在线医疗的“领航先锋”,百度已经成为字节跳动入局医疗的领头羊,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简单来说,字节跳动医疗部的核心成员全部来自百度,既能帮助字节跳动了解医疗的博弈,又能避免被百度踩过的坑。
去年底,在字节跳动成立负责大健康业务的极光部门,由前百度元老吴海峰挂帅,其创建的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医疗健康内容的服务平台Mo024科技也被字节跳动收购。吴海峰的导演吴小晖和达蒙,高T和高P也在离开百度后加入了字节跳动。
与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相比,字节跳动上市较晚,但思路清晰。他走的是内容大众化,线上数字化诊疗,再到线下诊所的路线,从而打通线上线下的诊疗环节,构建医疗生态闭环。

字节跳动布局医疗健康的“第一子”,是其在2020年5月全资收购医疗科普及内容社区平台“百科名医”,直接针对百度健康医疗码和腾讯医疗码;
2020年9月,字节跳动收购Mo024科技,成立极光部门,将原头条健康更名为独立品牌小河医疗,发布面向患者的小河App和面向服务医生的医生小河App,标注“阿里健康”和“平安医生”;
2020年底,字节跳动在京成立“松果诊所”(现更名为“小河诊所”)线下诊所,玩起了“线上线下”的结合;
2021年9月初,字节跳动先后率先投资国内专注中枢神经和精神健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投资美中宜和和拥有一家肿瘤医院的HTC艾瑞;
现在,随着全资收购美中宜和,字节跳动的医疗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相比字节跳动这样的“后起之秀”,百度是典型的“早起晚赶”。2017年“魏则西事件”后,百度声誉走低,医疗事业部被裁撤,医疗业务重心转向人工智能和医疗器械;2020年百度健康来的晚,但是很难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抗衡。作为国内头部医药电商平台,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已分别于2014年和2020年在HKEx独立上市。
(途远艾瑞咨询)
2021年,阿里健康开始从单一的医药电商平台向综合医疗健康服务平台迈进,强调“云基础设施”为基础,“云药房”为核心,“云医院”为引擎。去年实现营收205.78亿元。
京东健康的核心业务是“零售药店+医疗健康服务”,已上线18家互联网医疗中心,涵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理、肾病、儿科疾病等领域。2021年实现营收306.82亿元,利润14亿元,连续五年盈利。
腾讯在医疗领域的第一笔投资始于2014年。从布局风格来看,腾讯热衷于“从buy buy买”。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大部分都在腾讯旗下,如丁香园、微医集团、医联体、好大夫在线等。其中,微医在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化医疗问诊数量市场占有率第一,月均付费用户2500万,近期获得超过10亿元融资。
再加上平安同样在港股上市的好大夫,美团买药的强劲增长,以及华为的智慧医疗…..互联网医疗赛道已经拼成一片血海,以JD.COM、阿里、平安、微医为首的格局已经初步确立。Byte作为电路的后来者,可能真的会像《小河蔡楼焦健》一样。
字节,前路漫漫。
回归现实,字节来的晚,投入小。虽然构建了一个“线上+线下”的医疗生态闭环,但这个闭环其实还不够强大。
以字节跳动的线上APP为例。小河健康强调以“患者的真实体验”为中心,提供医学科普、实时咨询和线上购药服务,依托短视频和KOL为APP引流,本质上是内容+社区的模式。
“患者案例”是小黑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但案例涉及患者隐私,大部分用户不愿意在网络上公开分享。所以,小黑APP在两年前推出后,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另一方面,阿里健康日均咨询量已经达到30万,京东健康年活跃用户也达到1.23亿。
而且目前互联网医疗还面临变现难、变现渠道少的问题。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90%以上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据了解,依托其强大的电商基因,阿里和JD.COM建立了完整的医药供应链,利用其现有的配送网络,快速进入全国200多个城市,为用户提供“次日达”服务。
(图来源亿欧会谈)
在医药电商领域,医药商城上也上线了小河健康APP,“常用药、特色药一应俱全”。不过,虽然字节跳动有意发展电商,但在以算法推荐为核心竞争力的内容电商领域,消费者更习惯以往“凭货找人”的模式。只有让用户养成类似淘宝的“以货找人”的消费习惯,才能快速带动平台销售。
而且医学的特殊性,很难做到“为流量省钱”,直接靠流量变现。张一鸣本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即使他有医疗广告的资质,今日头条也不会做医疗广告。
今年6月,新的《药品管理条例》明确禁止‘第三方平台直接参与药品网上销售活动’,这让这条已经被证实的盈利之路出现了更多变数。消息一出,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股价跌幅均超过10%。
这一切都可能加快字节进入离线的步伐。但是,字节跳动的“小河诊所”并没有吸引到外部客户,主要是因为字节员工以前有接种疫苗和体检;收购医院对阿里和JD.COM来说并不新鲜。2013年至2017年,JD.COM投资了13家医疗企业,其中两家是自建的,总投资超过8亿元。
但高价收购美中宜和有助于打通线上线下,切入“钱景”更多的辅助生殖和高端民营医院。对于进来晚的字节,用钱“买”走错过的10年也许是值得的。
来源于用户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34844790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