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与北约几乎同时亮明态度。美国国务院于近日发表声明称,由于北极地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们决定专门设立一名无任所的大使,专门负责北极地区事务。同一天,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出访加拿大,正式宣布,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军事活动对整个北约构成“战略威胁”。
芬兰、瑞典,一旦加入北约,北极圈内八个国家将只有俄罗斯是非北约国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地区已经形成“七围一”的局面。回顾美国以及北约今年的动作,不难发现,北约将触角伸进北极圈早已是既定战略。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北约在北海地区的军演已经成为常态活动。作为美国小弟的英国更是提出,要将英国皇家海军常驻在北极圈内,对抗俄罗斯影响力。美国自己也在白令海峡及其附近的阿留申群岛也加强了军事部署,钳制俄罗斯的意图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国为什么会盯上北极?决定因素除了上面说到的进一步对俄实施全面封锁,主要考量在三个方面:资源、航道以及军事。
先来说最直观的资源。北极资源有多丰富呢?有人这么形容,北极冰盖之下,可能藏着另外一个中东。现有数据显示,北极地区约有世界上22%的未开发化石燃料资源,可开发出900亿桶石油和超47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煤炭储量更是高达上万亿吨,这些能源足够几代地球人使用。

一场俄乌冲突,美国一通操作猛如虎,其结果是,让全球看到了,什么才是硬通货。考虑到人类大规模开采石油天然气的历史,不过才百余年。这样一笔巨额财富,任谁看了都眼红。
令北约更为忌惮的是,俄罗斯在北极圈内拥有天然优势。北极海域沿线,俄罗斯拥有的海岸线超50%;62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海床,多达300万都在俄属北极海域。莫斯科的能源潜力堪称全球独一无二。

北约无疑是想通过各种借口,将俄罗斯踢出局,提前制定“规则”,瓜分北极资源。不过问题是,俄罗斯在北极的地位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想要无视它,根本不可能。更关键的是,如此巨量的资源,涉及的利益绝不仅限于北极国家,未来北极圈内的博弈,必将更为复杂。
再来说航道。一句话评价北极航道的重要性:它可能成为21世纪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其实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有人在打北极航道的主意。不过碍于北极地区常年被坚冰覆盖,最终都不得不放弃。但是近年来,全球变暖为北极航道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相关数据显示,北极航道可通航的窗口期将不断延长,到2030年,北极航道可通航时间将从目前的4个月,延长到半年,2040年甚至可以实现全年通航。2050年,北极冰盖将有可能全面消融,船运甚至有可能直接穿过北极进行。
一旦北极航道完全通航,全球贸易格局必将迎来大变。以中欧海运为例,北极航线所用时间将比苏伊士运河快两到三个星期。如果北极冰盖完全融化,将再快两到三天。节约下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成本。这也意味着,过去百余年,西方通过先发优势创造的海洋霸权,将受到严重挑战。
莫斯科如今已经将北海航道的开辟列入其国家战略,并成立了北方航道总局,大力开发北极航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在2019年,西方国家的航运巨头们就签署了一项《北极航运公司承诺》,集体约定不使用北极航道进行航运业务。
西方国家不开发北极航线给出的理由是,环保。不得不承认,全球变暖确实为世界带来了不少自然灾害。然而西方之所以不开发北极航线,真实的原因恐怕是:自己做不成,那就搅黄俄罗斯的战略。要知道,目前开辟北极航线,少不了需要破冰船。中俄合作,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但要说西方要做这件事,恐怕就力不从心了。

最后,再来说说军事。如果看平面地图的话,恐怕我们很难体会到北极在战略上的绝对优势。北极圈内八国并排而立,想要打起来,看着战线有点长。但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从北极点向个方向行进,实际上到北极圈内八国的距离,并没有那么夸张。
别看如今的局面像北约“七围一”,但是考虑到俄罗斯在北极圈内拥有过半海岸线,而且莫斯科近些年又在北极圈内深耕。北极圈内,洲际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等试射从未停过。如果真撕破脸了,“七围一”反倒有可能变为“一打七”。

不难看出,在北极圈内,俄罗斯除了具有天然优势,在航道以及军事方面,实则已经布局多年。斯托尔滕贝格所说的“战略威胁”确实存在,毕竟换个角度来说,北约一步步东扩,俄罗斯可不就是离北约越来越近了。
如果这么来看的话,俄乌冲突可能不会导致俄罗斯与北约撕破脸,但北极的博弈就难说了。一旦北约将触角深入北极,并在北极圈内构建导弹系统,过去俄罗斯仰仗的战略大纵深,就很难再为其提供有效的保护。

斯托尔滕贝格访问加拿大之时,加防长承诺,将在整个北极地区投入高达400亿加元,进行军事建设。北极圈内的军备竞赛,已经正式打响。面对北约咄咄逼人之势,俄罗斯将不得不背水一战。
来源于用户发布,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邮箱3484479098@qq.com